第四,通过在就业、融资、高质量社会服务和可转移的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相同的可及性,使所有人享有均等机会和社会保障。
有统计显示,2011年前11个月共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案件6.2万件。同时,小微企业也要苦练内功,借助市场竞争淘汰机制的倒逼压力,变被动为主动,变生存压力为转型动力。
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困境,不仅在于通过财税、金融政策为其输血,化解燃眉之急,更重要是要加快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全面提升小微企业的造血功能。要将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移植到小微企业,通过减税、减费等方式切实为企业减负,对其少取多予,帮助其轻装上阵。三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小微企业升级阻力。二是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做实业不如做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比较利益诱导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将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资本投向非实体经济领域。正是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需双方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高利贷化。
实体企业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承受着持续攀升的成本压力,利润比刀片还薄,而靠息差以钱生钱的银行则利润大好。据2011年中国企业调查系统调查显示,目前停产、半停产的中小企业约占15%—20%,约1/3中小企业主表示如果企业停产则退出不干。搞不懂的骗局,它要出手予以打击。
连监管的最高层——中国证监会搞的股权分置是什么事情,老百姓都没有办法知道,老百姓不太懂它在搞什么,笔者甚至都怀疑有关部门自己有没有搞懂。怎么保障中小股民的利益?就是首先让你看得懂,由政府出面来帮助中小股民把这些复杂的东西搞清楚,看懂之后由你决定是否进行交易,这样就又回到了一个公平的交易机制。任何人都不能利用不公平的资讯来获利,也就是说,大家一起进入市场,信息来源是一样的,一起交易,盈亏自负,这就是它的基本原则。英国的股权分置之后是老百姓获利,为什么?第一,好公司才能够股权分置。
而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最奇怪的是经常造就一些概念,让我们愈发看不懂。在中国香港,如果说一个ST公司要重组,然后透过所谓的借壳再上市,那对不起,你要按照重新上市的规则进行审理。
股权分置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它的本质意义是什么?不是为了股权分置而股权分置,股权分置的目的是替老百姓创造财富。《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更是将其形容为推土机式的改革,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将被全面重塑,这也势必会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深远影响。而在我们A股市场,ST重组可不需要这一套。1934年的法案是对股票本身的监管,而对这些衍生工具是没有监管的,真正坑害人的正是这些我们看不懂的衍生工具。
在美国或者中国香港的金融证券市场,如果是ST 这一类的股票,就会被坚决退市,没有商量的余地。1934年的监管法案就是解决这个不公平问题的,包括信息的不公平、手段的不公平,这些都是不可以接受的。监管的本质,我们搞懂了吗股市为什么大崩盘?就是因为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这类事情成为常态。监管部门应该有的姿态是什么?笔者认为,对于老百姓搞不懂的事情,它要予以澄清。
老百姓看不懂的东西,政府帮他们看,如果有不良行为坑害老百姓,政府帮忙打击。什么叫内幕交易?就是在信息公布之前完成的所有交易,这些都是犯法的,美国证监会对内幕交易打击是最严厉的。
首先是政府得懂,如果政府懂得都只是表面现象,那怎么帮老百姓解读?怎么帮老百姓打击?因此中国的监管问题其实是它自己都没有搞懂监管的本质,监管必须以老百姓,以中小股民的利益为唯一的考虑因素。而我们现在是为什么?是为监管而监管,为股权分置而股权分置,完全搞错了方向。
《1934年证券交易法》立法的本质意义很简单,就是维持公平的市场。而且经过七八十年的时间,现在已经不只是股票的问题了,股票里面还有很多衍生工具,比如期货、各种期权,还有各种带有期权性质的期货,还可以有掉期。什么叫操纵股价?比如说某个资金入市,哗地拉抬股价,拉到高位之后就套现离场,结果就把中小股民给坑了。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就是要针对这些衍生品进行监管,监管的目的也是一样,就是为了中小股民的利益。监管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不准内幕交易,不准操纵股价。不要说监管是为了完善社会机制,或者别的什么,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监管之后老百姓能不能获利,不能的话就别监管。
但参议院将投票时间推迟到去年7月中旬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50(100代表最大程度的不平等),让中国排名世界上最不平等的上四分位数(upper quartile)国家行列。
而我们希望,低层政府对群众要求的积极反应,最终也会成为高层政府的做法。户籍改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增加了农民工在所在社区的政治权利。
但令人振奋的经济信息还是存在的。这一政策对农民工大有帮助,因为它保障了他们的孩子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但这还只是一个症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政府在经济上的主导角色。然而,尽管中国经济前进势头迅猛,未来10年却仍面临一些风险。过紧的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增加经济放慢的风险。但其坏处同样明显,其中之一是收入不平等的持续恶化。
但政府投资过度的问题也存在于数不尽的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平等导致人力资源的分化或许问题不在于不平等性本身,而在于其后果,比如人力资本的分化。
英文原题:China‘s Growing Growth Risks 版权所有: Project Syndicate, 2012.来源:联合早报 进入 姚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增长 。放眼中期,中国政府必须面对过度干预经济所造成的问题。
中国政府刚刚宣布了户籍政策新规。但危机与紧缩政策却一起导致它在数年内出现了通缩和增长大幅减速。
过去10年,中国的整体经济增长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增长,而出口的约三分之一是去了欧盟。中国政府基本上是以生产为导向的。因此,压抑消费会拖累未来增长,而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67%下降到最近几年的不到50%,这主要反映了政府政策所导致的扭曲。除大城市外,只要在一个地方住满三年,就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将户籍迁入。
基础设施投资无可避免地会出现边际回报递减的情况,消费增长却是没有极限的。如果一切顺利,以当前美元价值衡量,中国将于2021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若以实际值衡量,中国将更快超越美国)。
在中国的1.4亿农民工中,80%只接受过9年甚至更少的正式教育,远低于高收入国家所需的标准。然而,要彻底转变政府的扭曲行为,需要更加迅猛的政治变革。
尽管补贴在某些方面可能改善一般人的生活素质,却也会因压抑国内消费而影响生活素质。农民工的数量庞大,他们的政治参与将迫使地方政府更加关心普通人民的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分情破爱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